(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宁)近期,寒冷天气影响持续,全国初秋以来最低气温创历史新低。日本中央气象台预计,10月25日至26日,新一波冷空气将影响日本,主要影响北部地区,北部大部分地区气温预计下降4至6度,局地最高下降8度。图来自中国天气网 从寒冷的房间回到家后,很多人都想洗个热水澡,不仅可以温暖身体,还可以缓解一天的疲劳。不过,浙江省中医院中医病房医疗组组长佟小娟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指出,身体降温后最好大幅减少洗澡次数,尤其是洗澡的次数。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经常洗澡还不如每天泡脚。在寒冷气候下频繁洗澡是有危险的。童小娟说,气温较低时,人体毛孔自然收缩防寒,内部积聚更多阳气来维持体温。从中医角度来看,冬季寒冷,人体肌肉紧闭,阳气压抑、蓄积。经常洗澡会释放内脏,产生多余的阳气,并阻碍外部防御功能的发挥。 “这样,风、寒、湿等外邪就会乘虚而入,使人体更容易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阳气不足,经不起频繁洗澡带来的磨损,身体越洗越虚弱。”洗热水澡还会消耗气血,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洗澡时,热水冲洗身体,将隐藏在人体深处的阳气向外向上释放。肝中的阳气阻碍清窍,使神志失控,容易中风发作。人体出汗是因为 汗为心液,行气血运行。当气通过汗排出时,心阳就会爆发并导致心脏病发作。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热水和过度清洗会溶解皮肤表面的天然皮脂膜,导致脱水、干燥、瘙痒甚至皮炎。当沐浴后体表温度突然下降时,交感神经系统可能会受到刺激,暂时降低体温。 免疫力并增加患感冒等疾病的风险。因此,洗澡时寒冷季节应适量进行。我们建议每周洗澡 2 至 3 次。控制水温在37℃至39℃之间,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如果回家后想洗澡,请先休息30分钟到一个小时,以免因温差过大而感到不适。佟小娟还提醒,人们洗澡前后要注意保暖补水,花时间擦干,洗后涂润肤霜,避免空腹或过饱洗澡。天冷时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要达到驱寒保暖的目的,身体凉后适当增加泡脚的次数就好。”童小娟说,足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天冷时,用热水刺激足部的穴位和反射点,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调理身体,排除体内寒气,调整脏腑功能,增加身体抵抗力。经常泡脚可以改善睡眠,对预防感冒、消除疲劳很有帮助。 “睡前一小时泡脚是可以的,但不建议饭前饭后立即泡脚,因为会影响消化或引起头晕。”童小娟建议,泡脚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水温控制在37℃至42℃之间,避免水温过高造成烫伤,增加心脏压力。泡脚时,水位不要超过踝关节。适当浸泡小腿可以刺激压力点并增加血液循环。泡脚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添加一些药物。例如,取生姜15-30克,米将其灰化,放入水中煮10分钟。冷却至40℃左右,即可作为足浴剂使用。改善末梢血液循环,适合手脚冰凉、体寒或体寒的人食用。将艾叶30至50克放入水中,煮沸,当水温达到40度时,将脚放入其中浸泡。它可以温暖肺部并帮助驱散寒冷。适用于皮肤潮湿、支气管炎慢性、容易产生白色痰的人。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如有)由自有媒体平台“网易账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