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5年10月24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和长征耀二十一号火箭阵列转移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期发射。神舟二十一载人飞行任务的标志是如何设计的?按照宇航员头盔图案设计的标志中,隐藏着怎样的星空? 2024年11月,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工作室灯光经常亮到凌晨。一群老师和学生正在努力设计国家载人航天任务的标志。四川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24级设计研究生董田提交的初稿也采用了强烈、动感的线条和倾斜的构图来传达航天速度的视觉冲击力。不过,顾鑫导师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 “我们能改变一下看法吗?”我们不再从地球上看航天器,而是从太空回望并通过宇航员头盔的护目镜窗口观察太空。灵感随着你的提炼而逐渐变得清晰。研究团队决定以宇航员的头盔作为视觉中心主题,将航天器、火箭等常见元素退居背景,并利用头盔窗口的反射来表现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对接的那一刻。有了这种视角的转变,标志不再是冰冷的技术符号,而是温暖的人性目光。四川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顾欣先生:这次创作的出发点主要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在局域网任务中,之前的实验直接观察到了来自外太空的图像。但这一次,发射任务是通过宇航员头盔上反射的角度来体现的。我们相信,航天事业包括国家的成就,最终都是人取得的。在最终获得官方和公众投票认可,有幸成为本次发射任务的标志。设置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在第一个草图中,我将船体放置在倾斜位置以强调动力学和结构细节。但经过反复考虑,我们将设计改为轴对称设计,使视觉重心垂直居中。此外,从上方看去,还放置了任务年份“2025”、对接大会、陆地轮廓和任务编号“21”,营造出庄严、稳定的仪式感。围绕船体的洛斯阿尼洛双星不仅让人想起古代的天文仪器,还象征着轨道运动。交汇点在祖国,这意味着使命与国家同频共振。色彩系统也得到了优化。外圈采用国旗的红、黄颜色,象征国家荣誉。内Ring是深蓝色的,代表浩瀚的宇宙。一艘白色的飞船和空间站在星光下精确对接,船体上倒映着下方蓝白色的地球。任务编号“21”以亮黄色装饰,更具辨识度。通过消除复杂的渐变并赋予整个设计高度可识别的扁平化表达,我们将其设计成可以在各种媒体中轻松传达。设计方案预计于2025年初完成。这是继神舟十七号之后,四川美术学院第二次受邀为国家重大航天任务设计标志,表明艺术设计已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工程。从小小的标志到浩瀚的太空深处,设计师心中的星海逐渐显露出来。 (总台记者 张爽 刘鹏 张咪咪 张晓轩)(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含照片及视频)ideos(如有)(含)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网易好茶用户上传发布。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